焦點
-
CES 2020開幕前搶先看主題演講,迎接資料新世紀!
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2020即將於北美時間1/7至1/10正式開展。今年的展前記者會提早兩天也就是1/5開始舉辦。在第一天的「2020 Trends to Watch: Into the Data Age」,主講者揭露了當今的消費性科技進入了資料新紀元,說明未來趨勢的發展,以及簡介這次CES 2020展中,值得一看的新產品與新科技,以揭開CES 2020序幕。以下就來看看這次的現場直擊。 CES 2020會展中,同樣有各式3C產品的展覽,然而由於近年來5G、AI與車載的應用等話題仍持續發酵,因此CES可說是連續3年都將鎂光燈聚焦於這幾個新興產業。當然,CES 2020還是有更多新的技術將展示在世人面前。像是上述各式的Intelligence of Things產品,運用Edge AI技術讓裝置免上網就可以運用AI級運算能力。 此外,像是無人車的部份,也將紛紛從Level 2 (半手動自駕)進步到Level 4 (高度自駕),因此其搭載的駕駛輔助系統配備與各種IC半導體與感測器的總價,也預估將翻3倍以上。 以下就透過現場簡報,來說明這次的展出重點吧!
-
CES 2020市場預測出爐!全美消費市場將破4,220億美元新高!
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2020即將於北美時間1/7至1/10正式開展。同樣的主辦單位CTA (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消費技術協會)也發表2020年的最新科技風向球,趕快來看看哪些產業正在興起,哪些產品是站在風口上的呢? CES的主辦單位CTA (Consumer Technology Association,消費技術協會)每年都會根據科技趨勢來做報告,在今年的趨勢方面,CTA表示串流媒體服務、無線耳機、支援5G的上網裝置,以及跟AI(人工智慧)相關的設備,將迅速於市場普及,預估將推動美國消費技術產業在2020年的營收增長,提升到4,220億美元的新高,比去年增長近4%。 這份CTA兩年一次的銷售與預測報告,涵蓋了從美國工廠端到銷售端,共300多種消費類技術產品以及相關軟體與服務。CTA預測了2020年的新增部份,同時也加入新的數位健康裝置範圍,包括智慧型手錶、健身追蹤器和外接的健康監測裝置(例如血壓計和智慧型體重機)。而2020年,在數位醫療類別預計將銷售出6,400萬台設備,總價值高達100億美元。 這次CES 2020展覽會上,將可看到5G上網裝置和更進化的AI應用,以及數位健康裝置,到無人車,甚至括及到智慧家居,這些搭載最新技術的新產品,都將逐漸深入與改變我們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更好。 上述說到2020年將有不少新的產業與技術,將成為市場的黑馬。以下來看看是哪些產業吧! CTA預估消費者在軟體與串流媒體服務(音樂、影片、遊戲)的花費,將在在2020年將達到812億美元的新高,比去年增長11%。 ● 影片:有提供各式原創影片的廠商,還有其他加入這次影片訂閱的平台商(如Apple TV、YouTube Premium),將刺激消費者來訂閱,預估2020年的花費將達到241億美元,增長29%。 ● 音樂:音樂點播服務 (包括Apple Music、Pandora和Spotify)的總收入將達到90億美元,增長15%。此外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紛紛採用智慧型喇叭和無線耳機來聽這些音樂,將讓這個市場擁有不小的增長空間。 ● 遊戲:隨著遊戲紛紛加入季票制與課金制,以提升玩家們的購買與訂閱欲望,勢必將再持續把玩家的口袋掏空,預估今年遊戲軟體和服務類別的收入將達到383億美元,增長5%。 Apple的AirPods和Samsung Galaxy Buds等無線耳機,銷售量都將在2020年突飛猛進,在2020年賣出近6,700萬支(增長35%),達到營收82億美元(增長31%)。 安全是智慧家居中的關鍵要素,更是人們想要購買的驅動力。根據CTA預估智慧家居(包括智慧門鈴和門鎖、Wi-Fi攝影機、智慧恆溫器、智慧煙霧/一氧化碳偵測器與智慧家居安全套件)在2020年的銷售成績,將達到3,520萬台(增長15%)和43億美元(增長4%)。 消費者正在將其智慧喇叭(如Google Home、Amazon Echo或Apple HomePod)升級成具有顯示幕的語音裝置。預計到2020年,這類產品的銷售量將達到3,900萬台(比去年增長5%),營收為42億美元(增長14%)。 CTA市場研究專家表示,過去十年都在喊IoT (Internet of Things, 物聯網),在現在新的10年開始,IoT將全新定義成Intelligence of Things (物聯智慧裝置)。因為當今我們的數位3C產品以至於物聯網裝置的生態系統,已經紛紛走向智慧化。從之前的智慧型手機到智慧電視,如今各式智慧家居解決方案,也是將各式裝置與物聯產品走向智慧化,讓智慧生活成真。因此在接下來的10年中,隨著不斷發展的5G網路與AI的創新應用,物聯智慧裝置將會迅速發展出來,以推動消費技術行業向前邁進,以提升消費者在安全、健康、家具上的智慧化新體驗。 在經歷了2019年營收的下滑之後,如今廠商們都寄望推出5G的手機來增加出貨量,以彌補先前的損失。CTA預估2020年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66億部(增長2%),營收達790美元(增長3%)。至於5G手機的銷售量將因為有美國境內已有不少電信廠商紛紛推出5G服務而提升,於2020年達到2,030萬部的銷售成績(比去年首次推出時增長12倍),達到153億美元的收入(增長了10倍)。看來,5G可說是支撐2020年手機營收的特效藥了! 銷售量與銷售額仍然持續成長,因為筆電還是所有3C產品中最受歡迎的個人運算裝置,CTA預估在2020年將有近5,300萬台的出貨量,比去年增長1%,營收將達到333億美元(增長1%)。 電視可說是許多美國家庭中,最捨得花錢購買到旗艦等級的產品,畢竟一台要用很久,且很多人在看,因此通常都不會買太爛的機種來讓家人嫌棄,讓客人嘲笑。整體來說,電視製造商將在2020年出貨4,080萬台(增長2%),營收達到234億美元(與2019年持平),因為新款電視將賦予更多新功能讓消費者有興趣去掏腰包購買。 像是具備4K UHD與HDR,還有更大尺寸的電視紛紛出爐,都將推動消費者來升級。因此,2020年的4K電視將佔了2,500萬台(增長12%),帶動176億美元的收入(增長2%)。至於8K UHD電視更將銷售達50.4萬台,營收達到突破10億美元的里程碑(16億美元)。看來再不買4K就越來越母湯了… 到2020年起,車廠直接搭載車載技術的部份,其營收將增長6%,達到185億美元,主因是新型汽車的自主安全和娛樂功能,將可帶動營收的提升。此外,越來越多的車廠紛紛導入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功能,例如ABS自動緊急煞車系統,LKAS(車道維持輔助系統)…等等。 ▼CTA統計的各大產業/產品的成長動態 (製表:PCDIY!)
-
CES 2020規模將持續擴大,LVCC新館與Loop隧道交通興建中,蘋果首次來攪局?!
一年一度的美國消費電子大展CES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即將於北美時間1/7至1/10正式開展並盛大展出,幾近6成全球知名品牌將在此共襄盛舉。也許2020也代表著新的十年之始,在經過2019年的養精蓄銳之後,決定將於2020年大放異彩!根據CES官方統計,CES 2020展期間將有超過17萬名與會者,展出4500個品牌,並有1100多名產業領袖一同參與。就連,聲勢浩大。 由於當今全球各產業的數位化浪潮已拉近了各產業的異業合作,推出各式跨產業的產品來翻轉市場,因此CES展也在轉型,不再限制於消費性電子的框架,隨著汽車產業與3C結盟態勢逐漸明朗,使得各國車廠踴躍參與CES程度,已不下於其他國際車展。 正因此CES 2020的展覽主題中,AI (人工智慧)、5G與車載應用仍是這次展覽主題,這裡集結了全球高科技半導體產業、通訊產業以及汽車大廠們,爭相展現自家最強技術的表演舞台。LVCC (Las Vegas Convention Center)主展館的北館內更進駐了各家汽車科技領域的廠商,包含10大車廠,都紛紛展示其最新車載電子、新一代自駕車,以及從車載娛樂晉升到車聯網應用…等技術,來吸引消費者參觀。 當然消費電子與半導體大廠,也於在CES展示各式新的3C產品與新款晶片,如5G、車聯網晶片等等。至於5G方面,已有廠商喊出2020年將是5G元年,各種5G的解決方案與應用,更將是CES 2020展場內的重頭戲之一。 這次各大廠包括Intel、Qualcomm、聯發科、AMD、NVIDIA、微軟…等也都不會缺席,同樣會展示其最新產品與技術。在台灣廠商部份,包括HTC(宏達電),也會展示其最新VR產品與相關應用!華碩(ASUS)也會親臨CES展來揭露其最新NB產品,技嘉(GIGABYTE)也會展示其最新雲端與3C產品,而微星(MSI)也會推出最新的電競與創作者筆電產品。當然還有更多台灣廠商,會參與這個CES 2020的盛會! 值得注意的是,向來對於CES、MWC這類國際大展都缺席,甚至嗤之以鼻的Apple (蘋果),據傳將在這次CES 2020可能會在LVCC主展館的對方旅館租下整個牆面的廣告,內容以iPhone的圖樣,來暗諷其對手(Amazon與Google)的安全性風險,導致個資外洩等隱私問題。除此之外,展期間Apple還會有什麼「攪和」的行動,目前仍保密中。就等展期正式開始即可揭曉囉! 當然Google以往CES都是在室外展館進行類似園遊會的行銷,應該也會有所反擊!總之,這次展覽將會更加有看頭! 由於賭城Las Vegas已是國際大型都市,每年吸引許多旅遊人士前往。各式大型展覽也緊鑼密鼓舉辦中,而像是CES這種超級大展,不僅讓展館空間屢屢不足,就算動用LVCC主展館(Tech East)、Sands Expo附展館(Tech West)甚至Aria旅館(Tech South)都不夠,也讓不少廠商在外圍的旅館紛紛開闢自己的Suite,來吸引客戶的前來參觀。 正因此,LVCVA (Las Vegas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Authority,拉斯維加斯會展中心暨遊客管理局)也正在將LVCC展館西部的一片大土地,興建一座LVCC Expansion,詳細說明可以先看這個。 這個新館將結合時尚、購物、美食、展場於一身,讓展館不再硬梆梆,而是可以將生活與商務、會展融合為一,以成為一個LVCC區。當然這個新的展館,將預計於2021年正式啟用,屆時將如同我們台北的南港展覽二館在2019年正式啟用那樣,將容納更多攤位,並分配更多人潮至其他展館,以讓展館不至於太過擁擠!目前這個新館的第二段工程已超過50%,筆者實際拍攝到其工地對外告示牌上,也表示預計在8/30/2020完工落成。有關於這個新館的介紹與工程進度,可參考。 #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GsTtYW8sac ▲興建中的LVCC Expansion新展館3D模擬影片 您可以這樣比喻,Tech East有點像是我們的南港展館、Tech West有點像是我們的世貿展館,而Tech South則像是我們的InnoVEX。不過去年Computex 2019時,南港二館正式啟用,使得原先世貿展館的攤位都轉來此,而原世貿攤位則用來舉辦InnoVEX。也因此,等這個LVCC Expansion新館於CES 2021啟用之後,有可能會把Sands Expo的部份攤位移過去,而原先Tech South的攤位則可能移往Sands Expo的地方。總之,LVCC Expansion啟用時,不僅會讓更多攤位變得更大、更好逛,而那些在外圍的廠商們,也終於可以進駐到CES官方展區內了。 此外,更值得令人欣喜的是,Las Vegas官員已於2019年3月與The Boring Company (鑽洞公司)合作,於Las Vegas展覽區與The Strip大道區開挖一條長約1.3公里的隧道,這個名為,將成為展期間交通壅塞的解決方案,同時紓解Monorail 單軌列車的人流負擔。目前已知會有3站:新館/中館/南館(名稱暫定)。而LVCC Loop的運輸工具首度採用無人運輸工具(AEV),採用改良式的Tesla X車廂,一輛車子的座位與站位高達16人,時速更高達250公里。若以平常從LVCC新館走到中館大概要15分鐘的話,改搭LVCC Loop只要1分鐘即可,將讓參展民眾更加方便。 是的!LVCC Loop就是由Tesla (電動車公司)以及SpaceX (新一代發射載具的太空探索科技公司的大老闆—伊隆·馬斯克 (Elon Musk)另外成立的The Boring Company來進行的隧道開挖計畫,這家新成立的工程設計與營造公司,先前的作品也只有在加州的Hawthorne試驗隧道而已,其於2018年底完工,其尚未正式對外商轉營運,而Las Vegas官方真可說是發揮其賭城賭性堅強的特色,將這個LVCC Loop計畫豪賭在馬斯克的這個新的The Boring Company身上。日前,馬斯克在Twitter也表示,這條隧道系統可望於2020年啟用,看來進度頗快的。而筆者實地拍攝其工地,也看到其告示牌上標示預計於11/05/2020完工,看來真的有機會可以在CES 2021時正式搭到這個無人車的大眾運輸工具喔! 一旦LVCC Loop落成,屆時連接Las Vegas Strip (賭城大道)至Convention Center (會展中心)就有專屬的快速大眾運輸系列,以徹底解決交通壅塞問題。當然這個計畫成功之後,也將會有第二條的延伸計畫,預計將貫穿整個Las Vegas Strip (賭城大道),讓旅客更輕鬆快速,來體驗拉斯維加斯搭配新科技所展現的全新魅力! 從上述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一直是科技風向球的CES展,未來的規模將越來越大,涵蓋的產業層面更為廣泛。今年CES 2020的Slogan仍是Are You CES Ready? 而在社群的Slogan則是What’s happening #CES2020,可看出策展單位嘗試以簡單易懂的口號,來讓全民一同參與這個盛會,無論是親自參訪,或是透過網路直播來觀看各種Keynote演講,都將使這次的消費電子大展更有看頭。 當然,PCDIY!也將報導這次廠商們的攤位現場直擊!敬請大家拭目以待!
-
想要清新好空氣輕鬆「戴」著走!Honeywell智慧型動空氣清淨機開箱試用
空汙警報持續發威! 先前小編幫大家開箱了由Honeywell推出、家中可用的空氣清淨機選擇,不過讀者如果出門在外的話,面對目前的空氣汙染,尤其是常騎車上下班通勤的上班族、學生們,為避免吸入過多的廢棄以及髒汙,建議還是配戴口罩,而且是要好一點的口罩。 不過好的口罩也是缺點,例如像早年曾非常流行的N95口罩,雖然它的防護能力確實不錯,然而相對的,缺點就是代表口罩本身的設計越緊密,造成配戴時也會相對造成呼吸吃力的問題,要是需要長時間配戴的話,反而容易造成身體不適。因此,小編也注意到Honeywell推出的「智慧型動空氣清淨機」,在接近口罩的外觀下,內部藏了獨立的風扇加強,除了確保本身能夠有足夠的防護能力以外,也不會在配戴時產生呼吸吃力的問題。 第一眼看到這款空氣清淨機時,還真會讓人想到許多動畫卡通人物阿~戴在臉上一整個化身忍者風XD!不過話說回來,這樣的外觀設計下,其實也是藏有許多設計上的細節,以便讓用戶在配戴時,除了可以享有清新的空氣呼吸以外,同時也是為了整體的配戴舒適度著想。 外盒上的設計非常簡潔,黑色的包裝走的也是酷炫的設計(看來設計外盒的人也很懂動畫~咦?),打開外盒後就能看到內部包裝的附件了,除了口罩本身和專門為其收納的束口袋以外,另有提供Micro-USB充電線、左右佩帶、兩組更換濾心以及使用說明手冊。 小編也將「Honeywell智慧型動空氣濾淨機」戴出門使用,初次戴上未開啟開關時,呼吸會稍微有些困難,不過開啟風扇以後就會快速增強空氣對流,呼吸也就變得輕鬆很多。採用兩段風速設計,只需要一鍵操作即可調節風量。而風扇本身因為轉速的問題會有基本的聲響,不過考量到該清淨機基本配戴時都會在室外,所以使用上還不至於影響他人或產生過大的噪音。 透過清淨機本身的開關按壓,可以快速開啟清淨機,開啟後風扇會自動開始轉動,而實際的空氣體驗來看,在通過空氣濾淨機後吸取的空氣確實比起外界清新很多,當然這點在使用上會有因人而異的問題,不過其N95級高效濾心和清淨機本體,就能過濾室外的髒空氣,阻隔病毒入侵,更可過濾小至PM2.5非油性顆粒物,以隔絕霧霾危害。因此能夠讓用戶呼吸到清新好空氣,同時減少從外界吸入的廢氣。 在電池續航力方面,一次充飽電力可連續使用3小時,基本上對於用戶一般在外的使用來說是夠用的,若需要長期在外使用,可另外攜帶一顆行動電源來做備援。充電時,其使用MicroUSB埠設計,只需1.5小時即可快速充飽電。 另外,在實際佩戴的體驗上來說,兩側佩帶在實際使用時會直接喊臉部貼合,由於後方適使用魔鬼氈材質,因此舒適度上可以自行調整,佩戴過程整體算是相當牢固,不會有鬆脫的情況產生,不過佩戴時間一長的話,脫下清淨機以後臉部會有些微的印痕產生,使用上還是需要注意。至於每片濾心則是建議使用12小時,實際效果依環境狀況及使用方法不同而異。 總體來說,若單純以輕便的空氣清淨機來看,這款「Honeywell智慧型動空氣清淨機」在空氣濾淨上還是有足夠的能力,至少就是區內一般騎機車上下班通勤來說,是足夠在車水馬龍的車陣裡仍有清新的空氣呼吸,至少不會吸入公車或汽機車直接排入的廢氣,這點在使用上就有不錯的加分效果,即便不是以機車為主要通勤工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上下班的讀者們,也是可以考慮選購的。 廠商名稱:Honeywell空氣清淨機 廠商電話:0800-251-209 廠商網址:
-
你的名片就是一台Linux電腦,一張成本僅3美元!
近十年來,由於電子零件的微型化,促成多種小型電腦、穿戴式裝置、IoT裝置的大流行,人們隨時可以拿取輕薄型的運算機器,穿梭在大街小巷,亦可拿來進行學習與交流,數位生活唾手可得! 在各種微型化的進程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少有趣的作品或商品! 以名片(Business Card)來說,這是一種各式交流活動中,人們用來交換聯絡訊息的最佳途徑,雖說大家都已經擁有手機,可以直接輸入電子名片裝置,但大家還是習慣與希望拿到對方的名片。而若名片擁有極佳創意設計的話,更能讓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在21世紀開始,我們看到有不少微型化電子產品結合名片設計出各種應用。不過這次要介紹的是名片型的Linux電腦!趕快來看看這是什麼樣的作品吧! 為讓電子產品更微型化,坊間紛紛出現各種結合名片(Business Card)的設計產品,先前有不少廠商推出名片型隨身碟,讓個人資料可以放入你的皮夾。當然要放入一套作業系統 (例如Linux USB可開機隨身碟)也是可行,讓您可以在任何電腦上開機進入自己的系統。 除了隨身碟之外,坊間也有不少創客設計出名片型的各式創意應用,像是搭配Arduino的應用插入電腦按特定鈕,就可以輸入名片內容。亦有設計成RGB燈效,讓名片也有電競風!此外,更有人設計成Stylophone鍵盤的樣子,類似鋼琴的琴鍵,可以透過USB來與電腦連接,再搭配音樂創作軟體,即可可以透過電子夾來彈奏MIDI音樂,非常特殊吧! 簡單來說,名片搭配各種電子裝置的創意設計,不管是大到公司或是小到個人,都有各種不同的作品在市面上亮相! 將完整的電腦設計成名片或是信用卡大小的作法,其實也有不少廠商嘗試,以Intel來說,他們先前就推出了Compute Card,大小只比信用卡再稍微長一點,但其內建完整的CPU、記憶體、快閃儲存空間,只要插入他們的Dock(基座)或是相容裝置,即可成為完整運作的電腦。 雖說Compute Card立意良好,且名片型大小也非常好攜帶,但由於售價不斐,且只能搭配其專屬的Dock來運作,無法隨時隨地像USB那樣安裝使用,因此只能說這是一款好攜帶但卻無法隨處使用的產品。 當今有不少IoT裝置或是SBC (單板電腦)產品,體積都已經做得很小,可以製作出各種嵌入式電子產品,達到各種數位應用。而市面上其實也有不少這類的模組,甚至做成名片型大小,讓創客或是工程師做各種創意發揮。不過,要將整台Linux電腦做到一張名片大小,且具備完整功能,還要夠便宜,那麼可就要花點功夫了! 網路上有一位嵌入式系統工程師George Hilliard,就設計了一「張」電腦,對!單位是「張」!他設計了一張可以跑Linux的名片!他花了大量的空閒時間來尋找可以在將來運用在未來設計的產品,這個產品就是他用非常便宜的成本所設計出來的。他表示,當今有不少便宜的嵌入式處理器,成本便宜到幾乎可以當成贈品送出去,也因為如此,他想到了以名片尺寸大小來製造出Linux準系統。他說這個主意非常酷! 相較於先前的作品來說,這張具備了一台完整且最小的電腦,PCB採用JLC的製品,CPU則是採用全志(Allwinner)的F1C100s ARM處理器,可運作由Buildroot所建構的客製化Linux韌體。名片的角落有一個USB埠,連接到電腦時,可以在6秒內開機完成,並讓主電腦辨認成一台USB隨身碟以及虛擬序列埠,讓你可以透過Terminal類的軟體登入該系統並執行Shell程式,以控制該電腦的執行項目。在隨身碟內容裡面有一個Readme檔案,該檔案包含了設計者的簡歷、照片,而裡面也存放了一些Unix傳統小遊戲,像是Fortune、Rogue,以及小型的2048遊戲,以及小型的MicroPython直譯器等等。 上述所有的檔案內容都放入一個只有8MB容量的快閃晶片內,扣除掉開機程式(Bootloader)的256KB、內核(kernel)程式的1.6MB,以及整個root檔案系統的2.4MB之後,使隨身碟容量還留有一些空間,可以用來設定成可讀寫的 home 目錄,讓使用者可以存放需要的資料或程式設定。而該快閃晶片也有很好的wear leveling機制,讓其運作穩定且順暢。 上述的成本多少錢呢?作者表示只花3美元!(不到台幣100元) 是不是便宜到幾乎可以當成贈品送給朋友呢?而對方收到這樣的名片(小禮物),也應該會被這個小產品所打動吧! ▼ Linux電腦名片的材料成本 這個小小的Linux電腦名片,只要3美元,可以當成隨身碟,裡面也可以執行簡單的Linux小遊戲,以及簡單的直譯器,您說是不是很有趣呢?該作者網頁也公開了所有的原始碼與製作說明。有興趣的玩家也可以去參考參考哦!
-
威剛XPG SPECTRIX S40G 512GB散熱器版實測開箱,PCIe Gen3 x4 M.2 NVMe RGB固態硬碟!
隨著SSD的普及化,事實上目前不論是裝新機或是更換配備升級,標準配備系統碟大都已經是SSD固態硬碟的模式了,只不過如果是新裝機的玩家,在預算可以的情況下,挑選M.2介面的SSD可以獲得更高速的讀寫速度是有助於整體效能提升的,甚至更多的廠商也都紛紛在M.2版本的SSD上面導入RGB電競風格,這次要開箱的就是XPG推出的SPECTRIX S40G這款RGB PCIe Gen3x4 M.2 SSD,產品設計中加入了RGB元素與高效能雙重特色,對定位於主流電競風格的玩家來說是款合適入手的新玩具。 接下來就來開箱測試看看吧! 基本上這款SPECTRIX S40G在官方的定位上有給予了「炫彩神裝、疾速狂飆」的形容詞,從外盒上面就可以看到RGB發光的示意圖,算是對炫彩做了說明,外盒上面也把產品的幾項特色都特別標示了,包括具備RGB燈效、新一代3D NAND快閃記憶體、NVMe 1.3標準以及內建SLC Caching動態快取機制,這次入手的版本為512GB容量,另外玩家還有256GB與1TB版本可以選擇。 開了包裝盒之後就可以看到固定在盒內的SPECTRIX S40G了,看看正面照就能發現,PCB上方有提供了造型特殊的散熱片+導光條的上蓋,正面可以清楚的看到XPG Logo,而反過來看背面則是可以看到標示貼紙與外露的NANYA NT5CC64M16GP-D1這顆SLC快取記憶體,從側邊來看則是可以看到兩側的導光條設計有拉高,由於底下PCB有埋設LED(上下排各4顆),所以若是想搭配主機板內附的M.2散熱板恐怕就得將導光條上蓋拆下。 把導光條上蓋卸下之後就可以看到底下的布局,控制器採用的是Realtek RTS5762、內建的3D NAND則是正反面皆2顆(共4顆)總容量為512GB(ADATA顆粒、單顆128GB),位於背面的SLC快取記憶體讓這款版本的效能有顯著的提升。 看過這款S40G的外觀後,當然也就是實機來試試效能表現囉!官方資料顯示為讀寫速度最高達到3500/3000 MB/s(1TB版本)、3500/2400 MB/s(512GB版本),這部分就透過實機檢測就能知真假囉~;另外,RGB算是S40G的一大特色,這部分也同樣的在上機之後得到了驗證,超炫彩的RGB燈效的確讓玩家的電競魂都燃燒了起來。 這次入手的是512GB版本,上機後習慣性的可以從CrystalDiskInfo(CDI)當中看到型號、介面等資訊,採PCIe Gen3x4以及NVMe 1.3架構,在基本的CrystalDiskMark 6.0.20.2測試中可以看到有3705.8/2224.7 MB/s的成績,換到了新更新版本的CrystalDiskMark 7.0.0上面仍舊是具有3722.68/2238.09 MB/s的表現,換到ATTO Disk Benchmark上面也同樣有最高3.47/2.08 GB/s的讀寫速度,相比於現有的同類型產品來說,效能表現上也都算極佳的了。 其實玩家也可以從官網下載SSD Toolbox這套軟體回來使用,除了可以偵測產品的相關資訊外,Toolbox內建的自我檢測功能與工具都相當實用,包括還能夠執行固態硬碟的最佳化,簡單易用的全中文介面,相信對玩家來說是款不錯的工具軟體,另外,官網也能下載RGB燈光控制軟體,玩家可以透過軟體來自定義RGB燈效,或是輕鬆選擇RGB顯示方式(循環、呼吸、彩虹…等等)。 如果就這款SPECTRIX S40G的外型來看的話,無庸置疑的是電競風格的版本,但基本上並不只提供RGB燈效特色的電競感而已、即便是效能上也是相當不錯的,算是完美融合電競RGB風格與效能兼具的一款M.2 SSD,以目前PCIe M.2介面的SSD做為系統主碟的模式來說,高讀寫效能的S40G將會是玩家在效能表現上的一大利器,尤其是採用側透機殼的玩家,導光條設計搭配獨特造型的S40G應該是整機中的一大亮點,就算安裝在具備專用散熱片設計的主機板上頭也不用擔心,可單獨安裝或是卸下上方黏貼的導光條上蓋,底下PCB上頭設置的LED仍舊可以維持一定程度的RGB燈效光度,也算創造另一種燈效表現風格。 具備RGB燈效、加上內建的3D TLC NAND與SLC動態快取技術,還有高速PCIe Gen3x4的介面,配上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檢查碼)錯誤校正機制、AES-256進階加密等確保資料安全特點,還有高達5年的保固期,不趕快入手一顆S40G就太可惜囉! 廠商名稱:ADATA - 威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309-309 廠商網址:www.xpg.com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HDD/機械硬碟/傳統硬碟】: →更多的【PCDIY! 行動儲存/外接機械硬碟/外接固態硬碟/隨身碟/記憶卡】: →更多的【PCDIY! NAS/網路儲存裝置】:
-
全家大小抽起來、六款產品送給你!PCDIY! 2019聖誕許願活動開跑【已結束】
各位PCDIY!的玩家們大家下午好!時間快要進入新的一年了,很快的就要開始邁入2020年,新的一年也請玩家們繼續多多支持囉!今天適逢聖誕夜前夕,小編也幫玩家們爭取到好康放送,PCDIY!當聖誕老人送禮啦!這次感謝各家大廠新品贊助,PCDIY!玩家只要參加活動就有機會將自己喜歡廠商的產品帶回家!還不趕快來衝一波! 這次的聖誕許願活動贊助廠商共有六家:AMD、HyperX、j5create、Kingston、TEAMGROUP、XPG,值此2019年終歲末之際,感謝玩家們的一陸相挺與支持,這次的聖誕活動也提供自家的優秀產品供好康抽獎之用。獎品內容相當豐富,包含了處理器、隨身碟、電競鍵盤、電競耳機、螢幕架、硬碟等等(謎之聲:獎項好康到小編自己都想參加了...),根本超多好康! 那要怎麼參加這次的抽獎活動呢?參加辦法當然就是一定要先加入粉絲團並且按讚,同時也要在粉絲團活動上留言、分享並完成活動條件,詳細內容如下: ■活動辦法: 1. 加入粉絲團,須按讚留言並分享、標記一名好友 2. 留言內容為:「我想要XXX(廠商名)的禮物!因為____(自由發想)」最後再標記一位朋友即可。 ★留言範例:我想要Apple的禮物,因為買不起QQ。 @TimCook (好啦~蘋果沒參加這次的抽獎、而且TimCook也不是小編的朋友...ㄏㄏㄏ) 重點公告:小編將會為每一家廠商都只會抽出一名幸運的玩家喔!所以玩家們下好離手,我們會從「同一家廠商」的許願池中抽出幸運得主,也就是許願AMD的粉絲只會抽到AMD的獎品,許願TEAMGROUP的玩家也只會抽到它們的禮物。若有重複中獎恕不重複送出,因為很重要所以要講三次:每一間廠商都會抽出一位幸運玩家! ■活動時間:即日起~12/31(二)PM11:59止 ■中獎公告:2020/1/2(四) PCDIY!新年前最後一波抽獎活動,玩家們快把握機會呼叫左鄰右舍一起來參加!這次的活動真是超級大放送阿!明年PCDIY!還會有更多好康的活動,請玩家們持續關注粉絲團囉!預祝大家聖誕佳節和新年快樂~ ◎◎同場加映,PCDIY!粉絲團最近也展開AMD年終歲末再香一波活動,有興趣的玩家也記得攜帶婆婆媽媽們大家一起參加喔! 《12月聖誕好康暖身活動開跑》限量「AMD 50周年紀念款-無線充電行動電源」大方送~
-
新年3A趁現在、AMD歲末年終再香一波!主流產品降價、超佛送遊戲又送周邊
「AMD真香」潮持續延燒了半年,今年7月以來相信已經有不少玩家們都已轉戰3A平台了吧?現在時間算一算也將要邁入2020年了,AMD上月推出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最高階的3950X以及Ryzen Threadripper系列的第三代處理器產品,為頂級主流電競玩家和伺服器玩家帶來更多的選擇,尤其「隔壁棚」對手近期又爆出漏洞的當下,新的一年不要漏洞百出就選AMD了。 此外,由於月底還會有國內外聖誕佳節促銷和將要邁入新年的時間點,小編特別幫玩家們整理了一下目前賣場上有哪些重要的超好康促銷活動,只能說AMD真香潮將會持續發酵到明年了。 首先要講的當然就是AMD年終推出的最新一波活動了,「7nm歲末年終再香一次」針對的是目前的7nm系列處理器,活動內容分兩個,分述如下: (1) 購買Ryzen 5~Ryzen 7系列的玩家,只要在購買以後到AMD網站登錄,就送AMD50一卡通,數量有限、送完為止。本活動符合條件的處理器包含R5 3400G、R5 3500X、R5 3600、R5 3600X、R7 3700X以及R7 3800X,這些都是目前一般主流玩家會選擇的產品之一。 (2) 這是針對高階的Ryzen 9系列,還有TRX40 (Ryzen Threadripper 3000)系列的處理器的促銷。購買後到AMD網站登錄,就送AMD後背包,同樣是數量有限。玩家們AMD信仰爆表就趁現在了。這個活動符合的產品就是R9 3900X、R9 3950X、TR 3960X以及TR 3970X。 以上兩個活動的持續時間都是從2019/11/25持續到2019/12/30,玩家們如果要「匹乓」(台語:聞香)的話,就要趕快囉!小編這邊也幫玩家們提供相關的好康活動促銷,玩家口中熟知的賣場店家電腦賣場近日也針對AMD Ryzen 3000系列處理器和TRX40系列產品做了多種不同的促銷組合活動,玩家可以搭配自身電腦組件和預算做組合,買到以後記得要趕快到AMD官網登錄喔!() 另外,,玩家只要購買指定系列AMD產品就可到官網上選擇 《Borderlands 3》或《The Outer Worlds》,也可同時獲得這兩款遊戲,該活動也持續到12/31,送完為止!(小孩子才選,小編兩個都要!) 延續7nm話題,7nm技術的威力有多強?看看手機市場的iPhone 11系列所搭載之A13處理器就可見一般。在台積電7nm技術的領導下,「7nm真香」這點已經快要成為PC玩家圈的口頭禪了,尤其在AMD全面導入7nm技術到產品線以後,各產品線火力全開攻打對手產品,在高性價比的口號下,全台商家的AMD產品幾乎都面臨訂單爆炸多、產品缺貨的現象。 其中,近期Ryzen 3000處理器中最高檔的Ryzen 9 3950X處理器更是被搶購一空,連AMD也沒預期到玩家會對3950X報以這麼熱烈的期待,這點不只在價格面上反應,就連效能表現上,Ryzen 9 3950X也和對手的Core i9-10980XE並駕齊驅之勢,價格優秀、核心數更高的前提下,不只高端電競玩家與創作者都可以有更上一層樓的體驗,就連工作站用戶也可享有更快速的硬體配備。AMD已表示,接下來將會提高產能,以因應玩家對於Ryzen 9 3900X和AMD的期待,就請玩家們給點耐心等待囉! 說時遲那時快,其實就在小編撰文的當下,電腦賣場近期也已經開始將Ryzen 9 3950X重新補貨上架,目前處理器本身的價格定在新台幣25,970元,而該電腦賣場本身就有為它準備了一系列的贈品和優惠組合,包含加贈AMD螢幕架(市值NT$2,000),另外若是搭配華碩、技嘉、微星御三家的X570系列主機板的話,還會加送多種不同的額外產品,絕對讓玩家物超所值把處理器帶回家。 再來要講的也是AMD Ryzen處理器的好康,只能說年終AMD真的是祭出各種優惠!這邊的好康主要就是Ryzen系列指定處理器價格調降,包含Ryzen 3 3200G、Ryzen 3400G以及Ryzen 3600價格都降價,3200G處理器售價僅3,170元、3400G則是只要4,770元,3600更是只要5,970元就能買回家。而且,相信有在觀察賣場情報的玩家們也有注意到,Ryzen 5 3500X這顆6C/6T配置、基礎時脈3.6GHz的處理器近期也已經悄悄上架,價格只要4,470元,是7nm系列處理器的入門款,也是玩家進入PCIe 4.0世界的最低門檻。 另外,這裡也順帶一提一下,玩家們如果想要單純組裝一台Pentium等級的文書入門級主機的話,由於「隔壁棚」目前普遍面臨漏洞危機(新一波漏洞是利用Intel RST儲存技術驅動程式裡面的漏洞,來繞過防毒軟體,導致出現資安漏洞...)。如果要考慮A家產品的話,新推出的Athlon 3000G處理器將會是最好的選擇,只要1,670元就能輕鬆搞定處理器和Vega 3內顯。 AMD今年真的可以說是來勢洶洶,不管是在產品也好、價格也好,都不斷給予「隔壁棚」壓力,再加上賣場上的各式促銷活動也是給予大量好康,其實到頭來,最賺得當然都還是玩家和主流消費者了。 不過即便如此,產品賣得好壞與否,除了產品本身的優劣以外,另一個重點也是要玩家真的能入手開箱才是最重要的!也因此,雖說AMD自己的產品也有出過缺貨危機,不過至少現階段來說都已將問題解決,並且也承諾會提高產量對應玩家需求。 但換個角度想想,如果是想要組裝高階主機的話,玩家如果想要入手Core i9-10980XE處理器的話,現在還真的是看得到這串字母、卻買不到產品的問題。在大陸的電腦賣場中,現在雖然已經可以看到該處理器販售,但台灣電腦賣場上目前則是尚未有任何購買管道可以買到這顆處理器,只能說「隔壁棚」連PCIe 4.0還沒Ready,通路也還沒Ready,但這些對AMD來說,全部早就Ready了!讓消費者免等待、免受傷害!因此,3A粉或是新玩家不妨趁著這波促銷活動期間,撿便宜進入AMD 3A世界吧! 編者後記:感謝玩家熱烈回響,兌換活動一送的AMD一卡通已兌換一空囉!
-
優雅簡約機身、小坪數入門首選,Honeywell True HEPA 舒淨空氣清淨機開箱
每年秋冬時節,對台灣民眾來說,除了氣溫開始降低加上偶發的小落雨外,另一個現階段台灣大眾常碰到的困擾是空氣汙染,風塵啊~ 沙塵啊~ 各式不同的塵蹣都充斥在空氣中,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各家廠商都在陸續推出多種不同的空氣清淨機,讓玩家買來放在家中可以幫助家裡的空氣清淨效果,抑或是可以放在辦公環境中使用。 不過以往空氣清淨機有個問題,就是普遍來說體積偏大,往往重量達到5、6公斤甚至10公斤以上也有可能,雖然達到了空氣清淨的效果,但卻佔用到許多家中或辦公環境的空間。當然要考慮的一點是說,如果家庭環境非常大的話,體積較大的空氣清淨機能夠覆蓋的坪數也越大,有一好沒兩好。近期Honeywell推出的True HEPA舒淨空氣清淨機(型號: HPA030WTW),主打的就是高效過濾PM2.5、低噪音、以及輕量大小,足夠覆蓋4.5~9坪的空間,作為小坪數空氣清淨機入門機首選。 True HEPA的外觀設計非常搶眼,白色簡約機身外型,可以優雅地融入環境,外型極簡不造作。而正面這是有大範圍不規則孔洞設計,視覺上的設計非常好看。本身重量只有3.7公斤,以空氣清淨機來說是非常輕量的等級,搭配人體工學的握把設計,可以輕鬆的移動。 而在本身的功能上,True HEPA提供簡單俐落的防呆設計,單鍵操作非常好上手,機身上方包含濾網指示燈以及三段風速指示燈,以及一個單一按鍵,接上電源後,直接按下開關就會開啟空氣濾淨,每次按下按鍵就會在三段風速和電源開關之間做切換,操作很直覺。 True HEPA在空氣濾淨方面,主要的進風口是在機身後方吸入,經過內部的兩層True HEPA過濾系統,再經由前方的出風口濾出。兩層過濾系統分別為第一層的CZ前置濾網,可有效除臭並且同時降低多種揮發性有機氣體(VOCS)的汙染,並且過濾空氣中較大的微粒雜質,也可以幫忙過濾甲醛。第二層則是True HEPA濾心,主要過濾99.97%小至肉眼看不見的細菌、花粉、過敏原(0.3微米或以上)的空氣。 至於維護的部分,第一層CZ除臭濾網Honeywell建議每三個月更換一次,而第二層的True HEPA濾心則是建議每12個月再更換即可。 小編目前已經將True HEPA清淨機放置在辦公室裡約一個禮拜的時間,雖然說空氣清淨機的效果如何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建議玩家購買前可以實際試用過後再做決定,不過辦公室同仁們普遍認為True HEPA系統確實有在提供空氣濾淨的功能,這點是不錯的。再者,因為它本身輕量好移動的特性,時不時的挪去辦公室其他地點清淨空氣也很方便。 整體來說,其本身外型設計也非常有特色,即便不使用時,放在家中作裝飾也不會感到突兀。如果玩家家中的環境空間不大,但又不希望讓家中成員甚至小孩不要吸入太多空氣髒污的話,再節省空間的前提下,Honeywell True HEPA空氣清淨機是一個還不錯的選擇。 廠商名稱:Honeywell空氣清淨機 廠商電話:0800-251-209 廠商網址:
-
宏碁 PREDATOR X35曲面電競螢幕實測開箱,1800R 21:9曲面HDR螢幕、G-Sync Ultimate加持!
「你今天曲面了嗎?」在以往,這樣的問題或許對許多玩家來說還太過科幻,甚至覺得沒必要走曲面螢幕的路線,小編在年中為玩家做的中野有提到曲面這一個購買選項,當時文中關於曲面的結論在於「視遊戲類型而定」,RPG 3A級遊戲的話選擇曲面會有更完整的沉浸享受;但競技類遊戲則還是建議以平面螢幕為主,除了玩家自身的視覺習慣以外,另一個要考慮的則是電腦的硬體效能,以往曲面螢幕往往都是高解析度螢幕,如果硬體效能不夠的話也不足以推動完整潛力。然而說到底,在現階段電腦硬體效能逐漸拉高以及螢幕解析度也開始從傳統的1080p走向1440p的前提下,玩家可以做的選擇也更加多元。同時,原先曲面螢幕的反應速度往往不及平面螢幕,但在工藝技術的提高下,更多好的面板如IPS面板的反應速度已經可以提高到1ms時間、而VA高對比面板則是已經可以達到4ms甚至更快的反應速度,玩家們目前可選擇的電競螢幕已非常多元。 而身為在電競螢幕市場中佔有不少好口碑的Acer Predator,不斷推陳出新產品下,日前推出全新的Predator X35曲面電競螢幕,主打1800R 21:9曲面HDR面板、G-Sync Ultimate 200Hz加持,另外也主打具備準確的色彩呈現,像是具備90% DCI-P3廣色域以及獲得VESA DisplayHDR認證等等,讓玩家們不只可以用X35打Game,也能擁有優秀的畫面。 先說一下小編自己個人在用的電競螢幕就是Predator家的,是在約兩年前購買的Acer Predator XB272,它的重要規格包含自帶240Hz G-Sync技術、1ms反應時間、16:9 FHD解析度等等(有興趣的玩家可以到查看,當時購買價格約在14,999元。不過它最大的缺點在於它為了在當時能夠達到高速的規格,採用的面板是TN,眾所皆知的TN面板在不同的視角下會有色偏的問題,同時本身的色彩表現也不佳,因此,雖然非常適合拿來玩遊戲,但如果以小編的工作來說,在需要修圖的情況下往往難以信任,也因此在看到當前眾多電競螢幕都紛紛具備不錯的色彩表現時,總會覺得有些心癢。我們就先別看那些創作者專門的精準顯示器了,普遍來說都很貴...看看最新的Apple Pro Display HDR逆天的16萬台幣價格,這些螢幕顏色都很準、但真的貴... 回過頭來進入正題,這次小編使用Acer Predator X35到現在大約已經有一個禮拜的時間,回想第一天收到螢幕時,外箱的大小真是嚇死人的大,在未開箱前還以為「等等可能又要很搞工了!」(台語),不過開箱後出乎意料的,X35是採用一體式的設計,外盒拆開後只需要將整個螢幕抱出即可,腳架本身已經安裝在螢幕後方,也難怪外箱會這麼大了,但小編倒是滿喜歡這樣的設計,組裝起來豪不費力。 至於螢幕本身的外型上,簡單來說就是很「高階Predator」該有的外型設計,Predator一向就是以硬派電競玩家作為主要客群,因此產品不只在效能表現上足夠,外型上也是非常「瞎趴」(台語),X35維持Predator電競螢幕的外觀設計,正面採三邊窄邊框的設計,底邊框的部分因為下方藏有雙喇叭的設計,因此稍微厚了一點,不過整體來說較不會影響視覺體驗,另外,底邊框部分同時也有打上「Predator」字樣強化形象,而玩家們最重視的G-Sync Ultimate技術也同樣有標示。 X35螢幕採用1800R曲度的曲面設計,在視覺上符合人眼眼珠的視覺條件,理論上能夠提供玩家更舒適的視覺體驗,在長時間遊戲的情況下,也較不至於感覺到眼睛不舒服,小編自己雖然使用平面螢幕已久,不過對於曲面螢幕的設計還是覺得有不錯的使用環境,這點玩家們在購買前可以自己比較一下再做衡量。解析度方面,X35為21:9螢幕、實際解析度為3440 x 1440,在35吋的螢幕大小下,這樣的畫面比例滿不錯的,畫質優秀且不致於因為螢幕太大、解析度低的問題產生畫素格,1440p解析度在27~35吋左右的螢幕大小整體來說都非常合適。 至於在實際遊戲的體驗下,小編倒是覺得這樣的螢幕比例是否合適每個玩家,就需端看玩家喜歡玩的遊戲內容了。正如前文所說,曲面螢幕一般都至少是27吋以上的大小,以X35來說更是35吋的螢幕,大螢幕下拿來玩RPG這樣的慢節奏角色扮演類遊戲時,再加上曲面的效果以及X35本身又具備HDR顯示的優勢下,會有非常棒的沉浸體驗;然而,如果說玩家是喜歡玩快節奏的射擊類遊戲的話,雖然曲面螢幕的設計會讓眼球有包覆感,對於畫面上四邊邊角的任何一草一木都還算是可以用眼角餘光瞄到,反應夠快且如果使用習慣上手後,X35的螢幕大小還是可以滿足部分玩家需求。 不過話說回來,以全球主流電競大賽來說,其實多數的比賽都還是會以24~27吋平面螢幕為主,也不無它的道理所在,因螢幕尺寸變大以後,玩家如果要能完整且輕鬆(注意!重點是輕鬆)的看到整個畫面,坐的位置就得有所調整,可能需要不只離螢幕30cm以上,因此,建議玩家如果以往都是以平面螢幕且大小在27吋左右(甚至32吋)的話,部分玩家可能會覺得X35的視覺體驗較不合自己的習慣(儘管它滿優秀的),那在選擇上就得多做考量;不過如果說玩家們是第一次購買電競螢幕、且未曾體驗過曲面的話(手頭預算也夠!),那麼X35會是一個不錯的高階螢幕選項。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針對玩家長時間的遊戲體驗,X35也具備Flickerless不閃爍技術和BlueLightShield藍光護盾技術,前者的功能在於確保顯示器畫面可以提供一致且穩定的電源供給,減少可能出現畫面明顯閃爍的可能;後者則是可以透過OSD介面選擇四種濾鏡設定,減少長時間用眼時可能造成的不適感。 玩家們最重視的G-Sync效果也在X35的規格中,同時還給到最高檔的Ultimate版本。G-Sync目前NVIDIA官方共有分三種,分別是G-Sync Ultimate、G-Sync以及G-Sync Compatible,以往玩家們最常見的就是具備G-Sync標示的電競螢幕(例如先前提過的Predator XB272即是),而因為日前NVIDIA終於願意藉由驅動更新,讓NVIDIA顯示卡能夠支援具備VESA Adative-Sync技術(FreeSync)的顯示器,讓部分原本為FreeSync技術的顯示器,能夠擺脫以往需要AMD顯示卡的開啟條件,直接藉由NVIDIA顯示卡也能達到G-Sync相容的效果。 最後則是G-Sync Ultimate技術電競螢幕,具備該技術的電競螢幕除了能夠提供基本的G-Sync功能,確保面板更新率可以跟GPU輸出的fps同步以外,還通過300多項的檢測,並且具備HDR 1000nits的規格,也就是說,X35電競螢幕可以提供高達1000nits的亮度表現,同時因為採用量子點技術加上具備90% DCI-P3廣色域和VESA DisplayHDR等色彩認證,讓X35不只反應速度快,就連畫質表現也非常優秀。 來到螢幕後方看看背面的設計,雖然說玩家一般如果在玩Game的話是不會注意到螢幕後方設計的,但Predator在這點上還是維持一貫的硬派電競風,具備未來感的霸氣線條設計,中間除了有具備Predator Logo的支撐架以外,左右兩側便是RGB燈效的「亮」點所在,同時也有提供兩排散熱孔強化螢幕的效能表現。 Predator GameView技術提供了諸多實用功能,可藉由OSD搖桿快速調整,包括設定黑色畫面增強等級、環境照明,以及最多8個的遊戲設定檔等。 整體來說,Predator X35電競螢幕的外型設計走的是非常硬派的電競風格,在極具未來感線條設計下,正面提供1800R曲面設計,加上本身的護眼技術,確保玩家長時間用眼時,可以減輕眼睛不適的可能;再者,在基本規格的部分,本身21:9 1440p解析度下,因為大小有達到35吋,因此螢幕畫質上的表現不錯,且螢幕本身又有多款色彩準確的認證,玩家基本上可用來做快速的影像工作,但最大優勢還是在於玩遊戲也可以不用擔心因為速度犧牲色彩。此外,21:9螢幕的另一大優勢便是多工,若玩家將X35作為主力遊戲/工作兩用螢幕的話,在遊戲方面的體驗沒話說,有了好的硬體規格,加上又有多種不同的調整選項,玩家可以很輕鬆的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設定,但在工作方面,寬螢幕的設計則是可以輕鬆讓玩家建立多工平台,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雙視窗架構變得更輕鬆了。 作為Predator的長期用戶,小編個人認為X35非常有值得從以前的電競螢幕升級的潛力,不管是因為色彩的表現上,還是整體的外觀設計,甚至到硬體的規格等等,如果玩家手頭上預算充足、又是Predator愛用戶的話,Predator X35會是一個很不錯的升級選項。 廠商名稱:ACER –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0800-258-222 廠商網址: →更多的【PCDIY! Monitor/顯示器/電競螢幕/投影機/電視機/螢幕架】: →更多的【PCDIY! VGA/顯示卡/電競顯示卡】: →更多的【PCDIY! 八卦情報】: →更多的【PCDIY! DRAM/記憶體/超頻記憶體模組】: →更多的【PCDIY! SSD/固態硬碟】: →更多的【PCDIY! 賣場情報】: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
- 洋垃圾神器,Xeon E5-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
-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淘寶網洋垃圾再顯神威,1999元買到8核心16執行緒Xeon E5-2670神器級處理器!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微星MSI Aegis X-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